
編者按:湘江北去,,奔流不息,;一江兩岸,,蔚然成勢,。山水洲城新樣板,、湘江兩岸新客廳,、望城核心增長極,。望城35公里湘江黃金岸線,,新一輪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大潮撲面而來,。資源與資本在這里碰撞,,行業(yè)龍頭與精英在這里聚集。搶占機遇,,遠(yuǎn)見未來,;一江兩岸,成就夢想,。
即日起,,樂在望城持續(xù)推出中外名家,、作家、文學(xué)愛好者等系列散文,,看文人墨客筆下的望城一江兩岸,,是怎樣的一番壯景,敬請關(guān)注,!

行走在古韻望城
在東北枝條剛剛吐綠的時節(jié),,我追尋著雷鋒,來到了綠樹葳蕤的雷鋒的故鄉(xiāng)——湘江之畔的長沙市望城區(qū),。

這里的水,,這里的山,這里小鎮(zhèn)的千年古韻,,總是布滿了我驚奇的雙眼,。在這之前,孤陋寡聞的我,,絕沒有想到雷鋒的故鄉(xiāng),,竟是一座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。

那天,,行走在喬口漁都逶迤的水上木板棧道,,看著沿水岸建筑的房舍白墻黛瓦以及小院里盛開的鮮花,看見四敞大開的房門透露出老人們下棋的側(cè)影,,不禁想,,如果雷鋒還活著,他也該如眼前老人這般年齡了,。但生活由不得過多地慨嘆,,遂轉(zhuǎn)移目光,看安靜的水面反射著太陽的光線,,看岸邊恣意生長的一簇簇濃密的樟樹,,如何簇?fù)碇?/p>
恍惚間,仿佛有一支遠(yuǎn)古的船隊,,正浩浩蕩蕩行駛來,,吱吱嘎嘎的搖櫓聲又消失在煙波浩渺中……“長沙十萬戶,喬口八千家”說的便是這種昔日喬口繁忙的景象,。

喬口千年古鎮(zhèn),,好像不經(jīng)意間,就深藏了太多的歷史典故,。先不說順帝,、唐太宗、乾隆御賜牌匾的喬江書院,,單是供奉杜甫,、賈誼和屈原三位古代文人的“三賢堂”,足以讓人流連忘返,。公元前295年,,愛國詩人屈原曾來到喬口,尋找素材,,創(chuàng)作出不朽之作《九歌》,。公元前177年,西漢政論家,、文學(xué)家賈誼擔(dān)任長沙王太傅時,,經(jīng)喬口去汨羅江悼念屈原,寫下《吊屈原賦》:“恭承嘉惠兮,,俟罪長沙,;側(cè)聞屈原兮,自沉汨羅,。造讬湘流兮,,敬吊先生;遭世罔極兮,,乃殞厥身……”公元769年春,,杜甫從四川入湘,進入長沙,,寓居此地,,寫下進入長沙的第一首詩《入喬口》:“漠漠舊京遠(yuǎn),遲遲歸路賒,。殘年傍水國,,落日對春華。樹蜜早蜂亂,,江泥輕燕斜,。賈生骨已朽,凄惻近長沙,?!眰魇乐两瘛?/p>

長沙市望城區(qū)銅官街道書堂山,,山形酷似筆架,,故又稱筆架山,距今天已有1500年歷史,。山上的書堂寺,,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及其子歐陽通在此僻居之地。其中,,讀書臺址,、玉案攤書,、洗筆泉池、太子圍圩,、雙楓夾道,、檜柏連珠、稻香泉涌,、歐陽閣峙八景,,盡顯文人雅趣,別具一格,。清代大書畫家鄭板橋曾有一首《詠書堂山》:“麻潭長聳翠,,石案永攤書。雙楓今夾道,,檜柏古連株,。稻香泉水涌,洗筆有泉池,。書堂稱故址,,太子號圍圩?!睂司耙挥[概括,,可謂妙不可言。

中國古代的文人憤世嫉俗也好,,命運多舛也罷,,他們的身上似乎都有著不滅的風(fēng)骨,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視為己任,,常懷仁愛愛人之心,,并以此奉為圭臬。徜徉在望城的街頭,,感受著古代文化與現(xiàn)代文明相互交織輝映的城區(qū),,懷古幽思中我又想起了雷鋒。去年五月五日,,一個陽光普照的上午,,我隨中國多民族作家文學(xué)實踐活動,走進了遼寧撫順雷鋒紀(jì)念館,,實現(xiàn)了少年時埋下心里的愿望,,近距離感受雷鋒。在一篇文章中我曾寫道:“雷鋒是有血有肉的人,,是有情感的人,,是懂得感恩的人,他的思想品德,,不僅屬于中國,,更屬于世界,!他的所作所為,是我們?nèi)祟惞灿械膬r值追求與精神財富,?!卒h沒有離開我們,我們更離不開雷鋒,,他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盞燈,點亮自己,,照亮他人,,他是讓我們最為感動的人?!?/p>

這次我來到了雷鋒的故鄉(xiāng)望城,,感覺這里的每一絲空氣,每一滴水,,每一朵鮮花,,每一片的綠色,都浸染著雷鋒音容與氣息,,久久地彌漫在心,。雖然時代不同,但對于一個外來人來說,,看到這里每一張陌生人的面孔,,每一個陌生人的舉止,仿佛都帶有雷鋒的印跡,。一方水土滋養(yǎng)一方人,,望城的水,曾經(jīng)帶來了屈原和杜甫跋涉的足跡,,也帶去了賈誼對屈原的一片深情,。望城的書堂山,曾經(jīng)留下歐陽詢父子潛心學(xué)習(xí)的身影,,也留下了中國書法史上萬古長青的一頁,。雷鋒,正是攜帶著望城土地強大的文化基因,,長大生人,,離開了家鄉(xiāng),走上了新中國建設(shè)的里程,。他曾是一位文學(xué)青年,,寫過諸多文章與日記,他干一行愛一行,,專一行精一行,,他的思想品德,,無不體現(xiàn)著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。

在長沙市望城區(qū)還有兩張閃光的名片,。一是全國道德模范周美玲,,2015年5月22日傍晚,12歲花季少女周美玲吃完晚飯陪媽媽散步,,經(jīng)過丁字路口時,,看見一輛滿載砂石的貨車疾駛而來,這時,,馬路上正有一個3歲小男孩橫穿而過,,在這危急時刻,周美玲沖上路面,,救下小男孩,,自己左腿被嚴(yán)重撞傷。另一個是時代楷?!菂^(qū)公安消防大隊,。幾年來,這個大隊營救被困群眾,、保護財產(chǎn),、資助貧困學(xué)生的事跡在社會上廣為流傳。他們的義舉,,如同這城市里的空氣與陽光,,溫暖地朗照在人們的心間。
記得初到望城區(qū)的那個夜晚,,我乘車行駛在三十多公里雷鋒大道上,,看到路旁一個又一個帶有雷鋒字樣的指示標(biāo)牌,心中不禁翻騰起一股股熱流,。打開車窗,,深深呼吸一口盛滿花香的空氣,頓覺神清氣爽,。五月的風(fēng)吹拂我的面頰,,吹拂我不平的思緒,我好像真切地來到了雷鋒的身旁,,傾聽他的話語,,目睹他的面容……驀然之中,眼前矗立起一座巨大醒目的雷鋒雕像,,我久久凝視著,,心里默默地說,雷鋒,我在這五月里趕來,,就是為了感受一下您的氣息,、您的笑貌,感受著您的思想和不朽的靈魂,!